庞薰琹美术馆/常熟美术馆 庞薰琹美术馆/常熟美术馆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学术>庞薰琹研究连载:纪念庞薰琹诞辰110周年 庞薰琹研究(十)

连载:纪念庞薰琹诞辰110周年 庞薰琹研究(十)

2016-08-26 03:58:00来源:庞薰琹美术馆点击:4395
节选自孙彦著《庞薰琹丘堤论稿》
 
决澜社:洋画的青春期
(一)共同的青春
考诸史籍,洋画进入我国由来已久。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真正意义上的“西画东渐”肇始于明清之际,而且与西方传教士关系密切。就历史的整体性而言,“西画东渐”对传统中国绘画的强烈冲击和大规模改造是自五四运动后开始的,由吕徵、陈独秀等人提出的颠覆性口号“美术革命”【1】,开启了革命传统中国绘画的序幕,其矛头直指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文人画传统,在运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由此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此为起点,美术界开始了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大讨论,美术留学成为一时风潮。在此契机之下,西洋美术不可替代地成为了变革中国传统绘画的参照物与催化剂,学习洋画成为部分青年追逐的一种时尚。由此而演化的结果是:中国美术史进入了一个色彩斑斓的青春期。
在美术留学风潮中走出国门的美术留学生们,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前后这段时期纷纷回国。这一现象的直接后果是美术社团蜂起、美术学校纷纷建立、美术出版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年轻的海归艺术家们在中国的艺术舞台上粉墨登场,上演了一幕幕激情澎湃的历史剧,共同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洋画的青春之歌。
除了天马会之外,20年代最为引人注目的艺术团体还有成立于杭州的艺术运动社。艺术运动社的前身是成立于1924年巴黎的海外艺术运动社,是留法学生林风眠、林文铮、李金发、吴大羽、刘既漂、王代之等人为提倡中国现代艺术创立的。以林风眠为主导的艺术运社的确做了很多实际工作,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取得了比较大的影响。(图1)
 如前所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现代主义绘画思潮也随着留学欧洲的美术青年的归来涌入中国,他们以开办学校、组织教学,或以社团的形式推崇西方现代主义绘画,试图将西方现代主义美术观念植入中国画坛,从而建构起与西方现代美术潮流同步的中国现代美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社团无疑还有1931年9 月由庞薰琹、倪贻德、王济远发起组织的“决澜社”。 1932年1月6日,庞薰琹、倪贻德、王济远、陈澄波、周多、段平右、梁白波、阳太阳、杨秋人、周麋、曾志良、邓云梯等12人举行决澜社二次会务会议。选举庞薰琹、倪贻德、王济远为理事,议定修改简章事宜和关于举办一次展览会事宜。1932年10月9日至16日决澜社第一次画展在中华学艺社举行。画展开幕之日下午四时,由决澜社全体会员出席招待,邀请上海的文艺界和新闻界人士举行茶会。同时,对外发表《决澜社宣言》(图2),宣告了决澜社的现代主义艺术主张:
环绕我们的空气太沉寂了,平凡与庸俗包围了我们的四周。无数低能者的蠢动,无数浅薄者的叫嚣…… 我们往古创造的天才到哪里去了?我们往古创造天才和往古光荣的历史到哪里去了?我们现在整个艺术界只是衰退和病弱。我们再不能安于这样妥协的环境中。 我们再不能任其奄奄一息以待毙。让我们起来罢!用了狂飙一般的激情,铁一般的理智,来创造我们色、线、形交错的世界吧! 我们承认绘画决不是自然的模仿,也不是死板的形骸的反复,我们要用全生命来赤赤裸裸地表现我们泼辣的精神。 我们以为绘画决不是宗教的奴隶,也不是文学的说明,我们要自由地、综合地构成纯造型的世界。 我们厌恶一切旧的形式、旧的色彩,厌恶一切平凡的低级的技巧。我们要用新的技法来表现新时代的精神。 二十世纪以来,欧洲的艺术突现新兴的气象,野兽群的叫喊,立体派的变形,DADAISM的猛烈,超现实主义的憧憬…… 二十世纪的中国艺坛,也应当出现出一种新兴的气象了。让我们起来吧!用了狂飙一般的激情,铁一般的理智,来创造我们色、线、形交错的世界吧!【2】
决澜社宣言明显表达了未来主义、达达主义等现代主义对决澜社的影响,强调艺术的自律性和纯粹性,流露出现代主义的审美倾向。决澜社试图运用这些西方新兴艺术倾向的精神来掀起中国艺术的新兴局面。这一批富有朝气、充满激情与理想的青年画家们,在强烈求变的心理趋使下,面对形形色色的西方现代艺术,急切的他们热情地将其介绍和引入。以现在的观点来看,虽然他们对欧洲艺坛兴起的现代主义艺术缺乏深入研究,但是他们在艺术观念上的价值取向和艺术探索的勇气,的确给沉闷的中国艺坛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因此,决澜社被称为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第一个有纲领、有宣言、有组织、有连续艺术活动的前卫艺术团体。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无疑是中国美术大发展的时代。在如此短暂的时期内,美术上呈现出的勃勃生机前所未有,而这一时期内的西画界更是风云际会、错综复杂。西画创作风貌各异,除了写实一路之外,西方的各种新派美术在中国几乎都可以找到翻版。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西洋画作为新学,是清王朝由“洋务”转为“维新”的过程中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产物。五四运动前后,洋画普及到国内新创办的各个美术学校,各地纷纷成立了洋画会,组建洋画社团。此时,在中国的艺术界,西化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新潮流,如同政治、经济方面的情况一样,这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文化发展与交流而产生的必然现象。
 
[1] “1918年1月15日给陈独秀的信”,参见吕徵:《美术革命》,《新青年》第6卷第1号,1918年。“答吕徵来信,参见陈独秀:《美术革命》,《新青年》第6卷第1号,1918年。
[2] 决澜社同人:《决澜社宣言》,《艺术旬刊》第一卷第五期,1932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