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薰琹美术馆/常熟美术馆 庞薰琹美术馆/常熟美术馆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学术>学术活动讲座:激情与温暖的融合——解读苏俄现实主义艺术

讲座:激情与温暖的融合——解读苏俄现实主义艺术

2009-03-31 06:01:00来源:常熟美术馆点击:3814
活动时间:2009-03-31
活动地点:常熟美术馆
主讲:金 蓝(常熟美术馆)  



摘  要:俄罗斯现实主义艺术是世界艺术的奇葩,它关爱人类生存的世界— 自然的和社会的世界,体现着人类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符合健康审美视觉的亲切感,绝无病态的矫饰和造作。“ 苏俄现实主义艺术” 是艺术家们用他们的作品向我们展示特定时期“ 俄罗斯人的生活、性格和关系的全貌” 。人类历史在不断进步和发展,“ 苏俄现实主义艺术” 已经成为不可重复的历史文化遗产。
关键词: 俄罗斯现实主义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前   言:
三百年潮起潮落的历史变迁中,俄罗斯现实主义艺术的魅力无穷,其美学价值被广泛认同,特别是在当前经历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冲击之后,这种认同感成为一种可贵的反思。“ 苏俄现实主义艺术”  是俄罗斯现实主义艺术的重要发展阶段,具有鲜明特征和典型风格,“ 苏俄现实主义艺术” 的人才之多,作品之多,观众之多,历时之久,成就之高,影响之广是登峰造极的,它是历史地形成的,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意义。
一 俄罗斯现实主义艺术
1.1俄罗斯美术发展概况
俄罗斯融入欧洲世界,创建俄罗斯绘画体系的努力始于18世纪,彼得大帝时期向西欧派遣学习美术的留学生,兴办皇家美术学院,收藏世界美术名作……他们的文化措施主要目的在于全面吸收欧洲文化艺术成果,提高人民文化素质,振兴落后的俄罗斯,到18世纪后期,俄罗斯美术已经逐步显现出自己的风貌,出现了著名的宫廷肖像画家,留下了肖像画创作的珍贵遗产。19世纪初,受反对拿破仑入侵和12月党人起义等历史事件的推动,俄罗斯绘画发生相应的变化,描绘平民和农民的题材出现,学院派绘画日趋成熟精进。
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 巡回展览画派” ,以现实主义为创作目标,在创作思想上遵循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原则— — “ 美是生活” 、“ 艺术家的使命不在于追求那些不存在的美,也不在于去美化生活,而在于真实地再现生活” 。他们从民主的立场出发描绘俄罗斯民众的生活、历史和人的劳动美,表现民众要求解放的愿望,揭露和批判专制政治制度。这个画派的创作思想、创作方法与学院派相对立。凡参加这个组织并在该画派举办的展览会上展出自己作品的都被称为巡回展览派画家。他们的作品定期在全国各地巡回展览,把艺术介绍给人民大众,从1871年到1923年止,在巡回展览派活动的50年间,共举办过48次展览,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19世纪也是俄罗斯风景画也是人才辈出,风格多样,富有人文主义精神,出现了萨符拉所夫、希施金、列维坦等风景画大师。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罗斯画坛在欧洲文化运动思潮的推动下以及受哲学文学影响,矛盾与对立的观念并存,先有“ 艺术世界” ,后有各种先锋派别,呈现出复杂和多元、多样的局面,研究者称为“ 白银时代” 。艺术家对艺术、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有新的思考,他们面对新的现实,探索艺术的新课题。可以说在“ 巡回展览画派” 高峰之后,经过一段沉寂,由于“ 艺术世界” 的推动,俄罗斯美术对欧洲现代艺术运动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在1917年十月革命前后,一些客居欧洲的俄罗斯艺术家如康定斯基、夏加尔、佩夫斯纳、加波等人先后回到自己的祖国,并在“ 英雄的共产主义时期” (1917— 1921)发挥作用。他们的艺术实践是整个西方现代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0世纪20年代初,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无产阶级政权要求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歌颂劳动和新制度的艺术,30年代苏联文艺确立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苏联时期俄罗斯画坛走过的道路并不平坦,但整体上新人辈出,各种风格流派争奇斗艳,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画家:康恰洛夫斯基、彼得罗夫、普拉斯托夫、梅尔尼科夫……
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建立。俄罗斯艺术家们面对新的格局,继续勤奋创作,显现出俄罗斯艺术家开阔的思路和不懈的探索勇气。
总之,具有强烈现实主义精神和充满人文情愫的俄罗斯绘画,是世界艺术史上引人注目的光辉篇章,她不仅属于俄罗斯,也属于全人类。
1.2俄罗斯现实主义艺术
俄罗斯美术最主要的价值是能够把进步思想、人道主义精神同崇高的审美理想、精湛的艺术手法结合起来。在三百多年的俄罗斯艺术长河中,现实主义无可非议的以主流形式存在,它是在文学倡导的“ 批判现实主义” 以及“ 巡回展览画派” 巨大影响力的促进下形成的。从列宾、苏里柯夫、彼罗夫、萨维茨基等艺术大师的作品我们可以真正明确俄罗斯现实主义的含义,从他们画中特有的深沉感受俄罗斯人的骄傲和自信。从“ 批判现实主义” 到“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是时代的变化,俄罗斯美术坚持着现实主义传统的一贯性:真实的再现生活,体现民族精神,追求真善美。
 
二 苏俄现实主义艺术
2.1 定义
“ 苏俄现实主义艺术” 是“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艺术流派的典型代表。“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是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之一,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20世纪20年代初随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无产阶级政权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歌颂劳动和新制度的艺术,30年代苏联文艺确立了“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的创作方法。“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首先是在苏联确立的,后来得到其他国家许多文艺家的赞成和拥护,成为国际现象,它是历史地形成的,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苏联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所建立的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国家形式,使党性和人民性获得统一,这给当时的艺术家提供了广阔的思维和创作空间,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艺术大师和优秀艺术作品,在造型艺术领域中形成了“ 苏俄现实主义” 。 苏俄现实主义艺术的人才之多,作品之多,观众之多,历时之久,成就之高,影响之广是登峰造极的。自古至今,没有哪个艺术流派具有这样的影响力:它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能够振奋精神,引发共鸣,能够反映他们的心里所想,团结他们,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齐心协力,奋发图强。因为那个时代需要这样的艺术,需要这样的作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当时时代的必然产物。
苏俄现实主义的先驱者们受人们尊敬和推崇的原因不仅是因为他们具有高超的技艺,更因为他们具有一个艺术家所应有的品格:通过积极参与当时火热的社会活动,寻找并获得最直接的创作资料和创作灵感,以作品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鲜明的时代精神获得巨大成功,赢得最广大观众的好评。他们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将艺术扎根到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当中,扎根到最广袤的俄罗斯大地之中,唯有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才具有更充分的表现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历史问题的可能性。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书写了社会主义英雄史,在随后的日子里,他们又用自己的艺术语言书写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艺术史,他们的作品洋溢着苏联人民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歌颂和平、歌颂劳动、歌颂大地,他们的艺术作品给后人留下了极大的震撼。
2.2作品解读
历时70多年的苏联美术是20世纪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成就和教训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苏俄现实主义” 的作品主要反映的是“ 十月革命” 前后的重大事件、战斗场面、英雄伟人,苏维埃社会主义时期的国家建设、社会面貌,以及社会变革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情感,表现了战争与和平、正义与邪恶、生与死,以及母爱、亲情、爱情等人类永恒的主题,显示出画家与人民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用艺术创作来振兴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并把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大自然的热爱倾注于写实性的艺术表现里,塑造了富于生活气息、民族精神和历史凝重感的真实形象。
苏俄现实主义画家都亲身经历了革命时代,切身体会当时的激情岁月,并且很多画家曾在作战部队中服役,担任坦克兵、步兵、水兵、或飞行员,他们一腔热血地投入到了激烈的战场中,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据统计,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阵亡的列宁格勒职业画家就有数百人之多。莫伊谢延柯、涅普林则夫、乌加洛夫都是带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留下的伤疤和弹片离开人世的,海参威的谢别柯,因天阴,体内弹片发炎引发综合症逝世的。
革命胜利以后,艺术家们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重现了当时事件和亲身的感受,如安库吉诺夫创作于1975年的《小憩》,别利亚耶夫创作于1986年表现凯旋归来的战士重返家园情景的《故乡的土地》。 在新的时期,艺术家们把满腔的激情投入到社会主义祖国建设的大潮中,继续通过艺术创作和社会教育活动去坚持对崇高理想、对伟大信仰的执着追求。



莫西娜工艺美术学院的教授伏罗基米洛夫,是二次世界大战的参战者,当时担任排长,其巨作《抢渡涅瓦河杜波洛夫渡口— 列宁格勒保卫者》就是根据其自身经历所画,画中众多红军战士中有作者本人,他当时为步兵排长,此画收藏在彼得要塞博物馆。表现二次世界大战苏联人民革命英雄主义的《潘菲洛夫的战士们的故事》被编入中小学的教科书,家喻户晓。他的创作表现力极强,画面充满戏剧性和扣人心弦的情景,人物的心理特征跃然纸上,他的作品《胜利归来》展现给大家的是带着一身硝烟回到家乡的数位战士与自己亲人团聚的情景,父与子、夫与妻、母与子团聚的欢乐与幸福,鲜花与问候,但是在画面的一个角落,有一位头缠绷带、手拄双拐,胸前挂着勋章的战斗英雄在偷偷的羡慕他们,没有人欢迎他,因为他在战争中失去了所有的亲人,下半辈子将在孤独和伤残中度过,每一位读者都会为英雄今后的生活忧虑,这是战争强加给人民的灾难。
如果说《胜利归来》画家用的是无声的语言,那么《世界人民和平游行》(1984年)就是画家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高声呐喊。画家在其他作品中也多次将“ 战争与和平” 的反差,“ 正义与邪恶” 的对比放在同一个画面上,产生发人深省的艺术效果。
谢洛夫在1940年--1960年期间是艺术界的著名人物,主要从事革命历史题材绘画创作和伟人肖像系列,代表作:《列宁宣告苏维埃政府成立》和《在夏伯阳司令部》,构图上极富表现力。1941年创作的《叶菲莫维奇肖像》是珍贵的历史文献,表现了在列宁格勒围困期间向前线供应面包的普通人形象,是画家在战争年代的杰作。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著名的艺术教育家、画家康恰连柯在1992年参观了“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以后创作了油画《追忆往事的老人》。此画幅面不大,画面上是一位白发苍苍的亚洲老人,下身穿着日军战袍,眼神忧郁,眼部、胸部及手臂肌肉都已松弛,面对白骨,手捧骷髅,背景是画家通过查找字典亿升写下的中文: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表现一个早年侵华日军战犯到了人生的迟暮之年,面对累累白骨,回忆往事,追悔莫及。此画用艺术语言表达了画家在参观了“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以后想要说的话。
日本帝国主义,德国法西斯留给中俄两国人民太多的惨痛和悲壮,这些画面能引起我们对历史,对“ 战争与和平” 的某些思考,能引发我们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热情,这就是艺术家的创作艺术的意义所在。



在西方艺术中,人与自然的联系在渐渐远去,而在俄罗斯艺术家作品中却始终保持着人与大自然的亲近关系,保留着人与万物存在的同属性和融合性。著名的苏联艺术大师普拉斯托夫就是一位典型的代表,他一生从未离开过养育自己的乌里杨诺夫州伏尔加河边上的故乡,他与乡土和劳动人民骨肉相连。因为十分关注农民的外部形象和内心世界,使他的艺术作品更添生活的真实性和坦率性,渗透着他对乡亲们的关心和善意。类似《普里斯洛尼哈的妇女们》的写生画,是他艺术创作坚实的基础。
2.3 意义
现实主义客观地存在着,并且会随不同民族和不同时代而演化发展,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不同形态和不同阶段。“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就是一般现实主义在发展进程中所达到的一个高级阶段,它的重要特征就是社会主义的内涵在艺术精神上的体现,并不是列宁、斯大林、高尔基等几个政治人物创造出来之后又强加给广大艺术家的一个文艺政策条令,而是人类艺术按其自然规律发展演化的必然产物。



俄罗斯现实主义艺术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而有所发展,这是一个渐进的演化过程,是在不断吸收其他艺术的有益成分及技术手段的自我完善的过程,梅里尼柯夫、莫依先柯等当代艺术大师,他们极其个性化和风格迥异的作品十分典型的代表了俄罗斯现实主义画派发展的最新成就。他们成功的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合乎时代气息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熔入了当代审美情趣,关注时代生活,把握时代脉搏,这一切都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和超越,作品达到极高的艺术境界。所以在新的时期现实主义艺术如何发展依然是造型艺术领域的重要命题,反映新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新的时代精神依然是当今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的主题。苏俄时代确实已经远去了,但那个时代的进步精神和先进文化决不会过时,不但对俄罗斯而言,对整个人类来讲亦然,随着岁月的推移会被后人越来越强烈的意识到而珍惜它。



“ 苏俄现实主义艺术” 与我国20世纪的艺术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我国现实主绘画曾产生过积极影响,至今我国艺术界和广大观众对俄罗斯艺术怀有深深的情结。中国的现实主义艺术源远流长,并非始于“ 苏俄现实主义” 美术的引进,但形成如此强大的现实主义思潮和规模,确与“ 苏俄现实主义” 美术带来的系统、全面的影响有直接关系。20世纪50年代初期来中国讲学的苏联画家马克西莫夫举办的油画训练班和中国派往苏联的一批留学生以及引进契斯恰科夫的教学体系,为我国的美术事业培养出一批批人才,这是无可否认的新中国美术事业的成就所在。
结语
俄罗斯现实主义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我们从这面镜子里不仅能够看到现在,也能看到昨天和明天,这里有得有失,有长有短,我们建国以后美术所走过的历程,以及我们将要经历的未来,在这面镜子里多少都有反映。借鉴这面镜子,对于把握中国美术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独特性和普遍性的辨证关系意义重大。